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大学MOOC章节测试答案点击这里查看

作业8.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1、 简述小分子药物体内分析的主要方法、检测手段及其特点。
评分规则:  色谱分析法: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能适应大多数药物的检测需要。免疫分析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灵敏度高,但原形药物与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常有交叉免疫反应。主要应用于临床TDM及生物大分子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相关研究。生物学方法:反应药效学本质,但特异性较差,常需采用特异性高的方法进行平行监测。

2、 简述血清与血浆的制备方法,成分的异同及其应用。
评分规则:  将采集的静脉血液置离心管中,放置30分钟~1小时,然后以约1000×g离心力,离心5~10分钟,上层澄清的淡黄色液体即为血清。将采集的静脉血液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合后,以约1000×g离心力,离心5~10分钟,使与血细胞分离,所得淡黄色上清液即为血浆。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血样主要用于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等研究与实际工作中。

3、 简述应用液–液萃取法时有机溶剂的要求及选择依据。
评分规则: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进行①对药物分子的未电离形式可溶,而对电离形式不溶②沸点低,易挥发③与水不相混溶④无毒、不易燃烧⑤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惰性⑥不影响紫外检测。

4、 比较液-液萃取法与SPE法用于样品前处理的特点及应用。
评分规则:  液-液萃取法是利用待测药物与内源性干扰物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的液相分离技术。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相的溶解度,而血样或尿样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性干扰物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而可用有机溶剂提取法除去大部分内源性干扰物质。优点在于它的选择性和低廉的运行成本,以及可对样品进行净化和浓缩的特点。缺点是易乳化,回收率不稳定等。SPE是采用装有不同填料的小柱进行体内样品处理。由于受到“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力作用,药物及内源性干扰物质同时被保留在固定相(填料)上,用适当溶剂洗除干扰物质,再用适当溶剂洗脱药物。SPE方法大大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同时可避免乳化现象,而且便于自动化操作。可用于复杂样品中微量或痕量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

5、 简述质控样品(QC)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评分规则:  质控样品(quality control sample)  即QC样品,系指在空白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待测物标准物质制成的样品,用于监测生物分析方法的效能和评价每一分析批中未知样品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未知体内样品的分析应在分析方法验证完成以后开始。同时,在未知样品分析过程中应进行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在分析过程质控中,推荐由独立的人员配制不同浓度的QC样品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

作业9-1化学药物与抗生素分析 化学药物与抗生素分析-1

1、 简述阿司匹林及其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说明方法原理及特点
评分规则:  《中国药典》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原理是利用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的游离羧基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与碱成盐的性质,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方法是取供试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阿司匹林(C9H8O4)。优点:简便、快速。 缺点:缺乏专属性,易受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适用范围:不能用于含水杨酸过高或制剂分析,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片:由于阿司匹林片剂中加入了少量的酒石酸或枸橼酸(作为稳定剂)以及制剂工艺中可能产生的水杨酸、醋酸均可消耗碱滴定液,使测定结果偏高。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中添加冰醋酸抑制阿司匹林的解离,进而消除因色谱柱对阿司匹林的吸附而造成的色谱峰拖尾现象。同时,流动相及供试品溶液中的醋酸也可抑制阿司匹林的水解,增加溶液的稳定性。可防止有关物质、辅料、稳定剂等对主成分含量测定的干扰。高灵敏度,高专属性。

2、 试述苯巴比妥的一般鉴别试验与专属鉴别试验原理及主要现象。
评分规则:  一般鉴别试验:1. 银盐反应 白色沉淀溶解→不再溶解2.       铜盐反应 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专属鉴别:与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  苯巴比妥在硫酸存在下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橙黄色产物,随即转为橙红色。可用于区别苯巴比妥与其他不含苯环的巴比妥类药物。与甲醛-硫酸的反应  苯巴比妥在硫酸存在下与甲醛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可用于区别苯巴比妥与其他巴比妥类药物。3. 红外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3、 简述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原料药含量的原理,操作方法和计算方法。
评分规则: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第1张

4、 比较磺胺甲噁唑片与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的异同。
评分规则:  磺胺甲噁唑:鉴别—金属离子的取代反应(铜盐);芳香第一胺反应。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鉴别和含量测定都关注两种成分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业9-2化学药物与抗生素分析 化学药物与抗生素分析-2

1、 简述地西泮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与要求。
评分规则:  地西泮注射剂处方中有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附加剂,可干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所以《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C18柱,甲醇-水为流动相。含量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有关物质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检查分解产物。方法为:取供试品,加甲醇分别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mg的供试品溶液和每1ml含5μg的对照溶液,在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下,分别取两种溶液各10μl进样,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主成分峰后如显杂质峰,其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

2、 简述麻黄碱原料和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及主要条件,比较异同并说明原因
评分规则: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第2张

3、 简述醋酸地塞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及杂质限量控制的原理。
评分规则:  有关物质主要为其他甾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四氢呋喃-0.075mol/L醋酸钠缓冲液为流动相。采用主成分自身稀释法控制杂质限量。

4、 简述抗生素含量测定的生物学方法和理化法的特点。
评分规则:  微生物鉴定法:包括管碟法和浊度法,依据抗生素的抑菌效率测定。灵敏度高,需用量小,测定结果较直观;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的要求一致,更能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适用范围广;对同一类型的抗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总效价,是抗生素药物效价测定的最基本方法。缺点是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误差大等。理化法:包括理化法与仪器分析法。对于提纯的产品以及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能较迅速、准确地测定其效价,并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在以理化法测定抗生素含量时,要求方法正确可靠,具有专属性,操作简单,省时,试剂易得,样品用量少,且要求测定结果必须与生物效价吻合。

作业9-3化学药物与抗生素分析 化学药物与抗生素分析-3

1、 简述抗生素含量测定的生物学方法和理化法的特点。
评分规则:  微生物鉴定法:包括管碟法和浊度法,依据抗生素的抑菌效率测定。灵敏度高,需用量小,测定结果较直观;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的要求一致,更能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适用范围广;对同一类型的抗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总效价,是抗生素药物效价测定的最基本方法。缺点是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误差大等。理化法:包括理化法与仪器分析法。对于提纯的产品以及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能较迅速、准确地测定其效价,并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在以理化法测定抗生素含量时,要求方法正确可靠,具有专属性,操作简单,省时,试剂易得,样品用量少,且要求测定结果必须与生物效价吻合。

2、 简述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评分规则:  分子排阻色谱法又称为凝胶色谱法,它使用具有一定孔径的柱填料,被分离组分因分子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色谱柱填充剂,这些填充剂表面分布着不同孔径尺寸的孔,药物分子进人色谱柱后,它们中的不同组分按其分子大小进人相应的孔内,大于所有孔径的分子不能进人填充剂颗粒内部,在色谱过程中不被保留,最早被流动相洗脱至柱外,表现为保留时间较短;小于所有孔径的分子能自由进人填充剂表面的所有孔径,在色谱柱中滞留时间较长,表现为保留时间较长;其余分子则按分子大小依次被洗脱。应用:测定分子量或分子量分布;分离复杂混合物时可省去样品处理和净化步骤;生物样品的表征;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监控。 本法使用葡聚糖凝胶G-10为固定相,其分离范围为分子量<700,排阻分子量约为1000。分子量>1000的组分不被保留,形成单一的色谱峰先流出色谱柱。青霉素聚合物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不能进入凝胶孔穴,比药物先流出色谱柱,并因此与药物分离。

3、 简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原理及其定量的特征。
评分规则: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型的检测器,检测的原理是将色谱柱流出的流动相和组分引入通有气体(常用高纯氮)的蒸发室中,加热,使流动相蒸发除去,样品组分在蒸发室内形成气溶胶,而后进入检测室,用强光或激光照射气溶胶产生光散射,通过测定散射光强度而获得组分的浓度信号。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主要用于糖类、脂肪酸等无紫外吸收组分的检测。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峰面积和测定组分的浓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须分别取对数后,方有线性关系。

4、 请简述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评分规则:  [基本原理]在适当的pH的水溶液中,碱性药物(B)可与氢离子结合成阳离子(BH+),而一些酸性染料(磺酸肽类指示剂等),如溴甲酚绿、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紫、溴酚蓝等,可解离成阴离子(In-);两种离子定量地结合,即生成具有吸收光谱明显红移的有色离子对(BH+In-),该离子对可以定量地被有机溶剂萃取,测定有机相中有色离子对特征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即可以进行碱性药物的含量测定。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相pH,染料种类及浓度,有机溶剂的选择,有机相中的水分以及染料中的有色杂质。水相pH值选择的原则是使碱性药物与酸性染料分别全部以结合的阳离子和解离的阴离子存在。酸性染料要能够与有机碱性药物定量结合,而在有机相中不溶或很少溶解。生成的离子对在有机相中溶解性好,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高。酸性染料的浓度足够即可,无需过高,以防止萃取时乳化现象严重。萃取溶剂应选用对离子对提取效率高、水溶性差的有机溶剂,三氯甲烷最为常用。萃取过程应严防水分进入有机相,可加入脱水剂或使用干燥滤纸过滤的方法去除水分。酸性染料中的有色杂质混入萃取的有机相中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可在加入供试品之前先用有机溶剂萃取除去。

作业10.中药分析 中药分析

1、 与化学药物相比较,简述中药的特点有哪些。
评分规则:  1、成分复杂。2、化学成分与药理药效相关性未知。3、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因素多。

2、 简述中药分析的主要任务。
评分规则:  鉴别中药真伪、控制中药优劣、指导生产,促进中药产品的均一和稳定、研究体内动态变化,对中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寻找新药源,促进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简述中药鉴别实验进行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前处理的意义。
评分规则:  ①性状和显微鉴别法:无需特别的前处理,切片、粉碎等。②理化鉴别法:有机溶剂提取等,将有效成分、主成分或特征性成分提取出来。③色谱鉴别法:供试品溶液制备可以采用溶剂提取法、柱色谱法等。提取溶剂的选择采用“相似相溶”的原则,必要时也可以根据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理化性质反复提取。柱色谱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可采用商品化的色谱小柱,根据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与干扰性杂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类型的小柱。

4、 比较HPLC与TLC法用于中药鉴别的方法及特点。
评分规则:  HPLC法适用于鉴别与含量测定同时进行。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时,通常采用对照药材法或对照品法。TLC适用于成份比较复杂的物质,操作简便,可以采用多种专属的检测方法,是中药材和制剂中最常用的方法。

5、 简述回收率实验方案与结果计算的方法。
评分规则:  实验方案:当所分析的试样组分复杂,不完全清楚时,向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然后进行测定,检查被加入的组分能否定量回收,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方法。所得结果常用百分数表示,称为“百分回收率”,简称“回收率”。 结果计算方法:  一是采用外标法计算测得量,回收率=测得量/加入量100%;二是采用对照品标准曲线法,代人曲线方程得测得量,回收率=测得量/加入量100%;三是加样回收率,回收率=(测得量-固有含量)/加入量*100%

6、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的特点与异同。
评分规则:  都是通过图谱及积分值用于药品定性定量分析。HPLC:中药成分复杂,含量测定方法应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因此HPLC方法更为常用。薄层色谱法常采用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斑点有颜色,或可以显色,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可结合荧光检视; 薄层板可保存(加盖板); 可收集斑点,进行结构分析; 一张板子可完成多个样品的分析; 可二维展开,进行精细的分离。 

7、 简述中药的杂质的来源和分类。
评分规则:  中药的杂质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内源性杂质是指中药本身所含的具有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外源性杂质包括残留农药、污染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大孔树脂等。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第二种是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主要指药材生产制备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制剂生产中使用的试剂,以及粉碎、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金属器皿引入的金属离子。第三是包括贮运过程引入的杂质,包括中药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包装破损、分解、霉变、腐败和虫蛀等现象导致的杂质引入。

作业11.生物制品分析 生物制品分析概述

1、 什么是等电点?什么是等电聚焦?
评分规则:  在某一pH的溶液中,当两性例子的正负电荷值相等,该pH值为等电点。等电聚焦:在电泳槽中放入载体的两性点解质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增加的ph梯度,当蛋白质放进此体系时,不同蛋白质即移动到或者聚焦于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值的位置上。 

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复合物的迁移只取决于蛋白质的大小与电荷无关的原理是什么?
评分规则:  加入SDS后,可以破坏蛋白质分子间以及与其他分子间的共价键。蛋白质分子与SDS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此复合物所带的SDS负电荷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电荷量,这就消除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电荷差异。同时蛋白质-SDS复合物在水溶液中形状为长椭圆棒形,其短轴长度基本相同,均为18Å,但长轴长度与蛋白质分子量大小成正比。因此,这种复合物在SDS-PAGE体系中的迁移只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

3、 免疫分析法与色谱法相比优缺点是什么?
评分规则:  在快速和简单操作方面具有优势,适合于自动化,因而它适合于常规药物监测;免疫分析法特别适用于色谱法难以分析的药物,如蛋白质、多肽等分子量大的药物,又如地高辛、环孢素和氨基糖苷类呈强极性、UV吸收弱、色谱法测定较为繁琐的药物。免疫分析法一般可直接分析小样品量(50μl)的生物体液,样品不需制备,而GC或HPLC至少需0. 5~1ml样品量,分析前还需纯化样品。自动化免疫分析仪集加样、测定和数据处理于一身,随着它的商品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分析流程,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另外,许多药物试剂盒也相应上市,大大拓宽了免疫分析法的使用范围。但是,免疫分析法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不及色谱技术,药物的抗体可能与其结构相近的代谢产物、内源性物质等有交叉反应,使结果偏高。其次,免疫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试剂盒种类的限制。而与之相比,色谱法可同时测定样品中的几个药物,且色谱法对新化合物更易快速设计出新的测定方法。再者,由于需在实验室标记药物并制备药物的特异性抗体,免疫分析法难度要高于色谱法。 

4、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评分规则: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2)加待测样品:使样品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样品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样品中抗原的量成正比。(4)加底物显色: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待测样品中抗原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溶液吸收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所以可以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5、 常用的生物制品鉴别方法有哪些?
评分规则:  1.理化鉴别(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2.生化鉴别法(免疫法、酶法、电泳法)3.生物鉴别法

6、 生物制品常见的安全性检查主要有哪些?
评分规则:  热原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异常毒性检查、降压物质检查、无菌检查、过敏物质检查、外源性DNA残留量、宿主菌蛋白残留量等。

7、 为了保持生物样品稳定性多采用什么方法?
评分规则:  部分生物制品在制备时加入保护剂增加其稳定性,或贮藏时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以避免降解和活性的降低。给药时为避免消化道中的酶引起药物降解,多采用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 

8、 什么是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
评分规则:  生化药物是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分离纯化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以及用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或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及其衍生物、降解物以及大分子的结构修饰物等,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多糖、脂质、核苷酸类等。基因工程药物(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系指先确定对某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合成过程的基因分离、纯化或进行人工合成,利用重组DNA技术加以改造,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不断繁殖,并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蛋白质,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新型药物称为基因工程药物。

作业12.药物临床检测 临床药物检测

1、 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简称TDM的内涵。
评分规则:  治疗药物监测简称TDM,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是应用现代先进的体内药物分析技术,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利用计算机手段,在临床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使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

2、 说明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步骤
评分规则:  首先检查病人,明确诊断;然后确立治疗目标,并选择药物及给药方案;在观察临床表现和监测血药浓度的基础上,评价是否已达预期的治疗目标,进行数据处理,求出个体药动学参数,决定是否需要修改治疗目标或改变给药方案或者换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说明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含义。
评分规则:  生物利用度英文是bioavailability,简称BA,指的是药物的活性成分从制剂中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速度和程度,一般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以静脉制剂(通常认为静脉制剂生物利用度为100%)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循环的相对量。        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如片剂和口服溶液)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4、 说明进行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目的意义。
评分规则:  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目的提供两制剂可替换使用的依据;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则主要分析获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数值进一步指导确定新剂型的临床使用剂量。

5、 说明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的方案。
评分规则:  一组受试者先服用受试制剂,后服用参比制剂;另一组受试者先服用参比制剂,后服用受试制剂。可以减少不同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6、 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评分规则:  对生物样本的药物、药物代谢物及生物标志物等进行分析,为药品注册申请提供数据支持的机构。

7、 《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主要对哪些方面提出要求?
评分规则:  1、对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要求是本指南重点说明的内容之一。对实验室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作出了界定。2、对分析实验室的软硬件要求作了规定。对实验设施、档案设施、废物处理、仪器设备、材料管理以及试剂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3、强调了实验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对实验的合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实验的实施以及数据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4、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指南》要求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具备独立的质量保证人员,做好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工作。

作业13.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P-gp 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是什么?
评分规则:  P-gp 分子上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故其底物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许多内源性物质、毒性物质或药物。当某些对P-gp 具有诱导或抑制作用的药物与P-gp 底物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动学过程,引起临床疗效的改变或产生毒性。

2、 简述药物主要转运体的分布及作用。
评分规则:  转运体在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特别是胃肠道、肝脏、肾脏、脑等机体重要器官均有表达,决定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以及靶区内药物分布程度,在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药物联合用药时DDI 的靶点就是药物的转运体,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变药物的系统暴露量,影响药物和机体代谢产物的肝肾排泄,导致临床毒副作用的发生。

3、 简述酶诱导引起的DDI的原理。
评分规则:  诱导剂通过增加酶的合成量来提高CYP450的代谢活性,使底物药物的代谢加快,血药浓度降低。多数情况下, CYP450的诱导会使目标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药理活性减弱。

4、 鉴定CYP代谢酶的模型主要有哪些?
评分规则:  1)特异性化合物或抗体作为酶抑制剂    2)单一的人重组酶:利用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 将调控P450 酶表达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或昆虫细胞,经细胞培养,表达高水平的P450,纯化后获得的较纯的单一P450同工酶    3)具有CYP酶活性的人肝微粒体(来源于某个体的肝)

5、 体外诱导试验的模型一般推荐使用原代肝细胞,简述原因。
评分规则:  原代肝细胞保存了细胞的完整性,特别是原代人肝细胞具有人源受体、辅助因子、阻遏蛋白及药物代谢酶等,实验结果与体内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被广泛认为是CYP酶诱导研究的金标准,并被FDA 认证为有效的诱导评价工具。

6、 说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评分规则:  1)判定试验性新药与其他药物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    2)若存在,是否严重到需要采取剂量调整、额外的治疗监测、联用禁忌或者其他降低危险的措施。

7、 简述药动学DDI含义。
评分规则:  药动学DDI是指某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进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严重者可导致不良反应或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业14.个体化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 个体化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

1、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SNP检测技术有哪些?
评分规则:  TaqMan探针技术、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技术、分子信标技术

2、 简述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内涵。
评分规则: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用药”是指:(1)了解遗传背景:根据人群的“遗传背景”,筛选合适的人群,给予适当的药物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让病人少受痛苦。(2)确定靶点特征:根据药物作用的确切“靶点”,研发“制导”药物,筛选具备“靶点”的患者,提高疗效,让病人早日康复。

3、 列举5类代表性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
评分规则:  ①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侵入技术② 生物质谱技术③ 基因芯片技术④ 基于生物发光技术的焦测序检测法⑤ 新一代大规模测序技术

4、 简述基于核酸侵入反应的SNP检测技术原理。
评分规则:  核酸侵入反应是由一类特殊的核酸内切酶催化的反应,这类酶可特异性识别核酸3’末端侵入下游双链所产生的侵入结构,并能切割被侵入的下游双链核酸5’翘起片段(flap)。在进行SNP 检测时,只需将侵入位点设计在SNP 位点处,利用两种不同标记的FRET探针,及与其配套的flap 片段,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检测两种不同的SNP 类型。 

5、 说明ESI和MALDI离子化方式的原理。
评分规则:  ESI:在高静电场下,使样品溶液从毛细管中流出时发生静电喷雾,在干燥气流中形成带电雾滴,随着溶剂的蒸发,通过离子蒸发等机制,生成气相离子,以进行质谱分析的过程。MALDI:用激光照射样品与基质形成的共结晶薄膜,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传递给生物分子,而电离过程中将质子转移到生物分子或从生物分子得到质子,而使生物分子电离的过程。

6、 简述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反应的SNP检测芯片原理。
评分规则: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第3张

7、 简述焦测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评分规则: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第4张

8、 简述Roche 454测序技术主要程序
评分规则: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第5张

作业15.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临床实践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临床实践

1、 合理用药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三要素?
评分规则:  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疾病的措施。三要素:人、病、药 

2、 美国FDA对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建议是什么,并且已写入药品说明书?
评分规则:  在使用华法林治疗前,需对病人CYP2C9及VKORC1基因型进行测定,并根据基因型确定给药剂量。

3、 概述抗凝药物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给药注意事项。
评分规则:  美国FDA对氯吡格雷用药的黑框警告:1. 使用氯吡格雷前需要检测病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主要检测CYP2C19 2和3位点。2. CYP2C19 2与3基因型人群为慢代谢人群,氯吡格雷前体药物转化速率慢,应增加用药剂量,从300 mg/d可以增加到600 mg/d。3. 在使用氯吡格雷时要避免使用CYP2C19抑制性药物,如奥美拉唑。

4、 TPMT基因多态性与哪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评分规则:  嘌呤类药物。例如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巯嘌呤。 

5、 幽门螺杆菌型胃溃疡个体化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有什么不同?
评分规则: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第6张


不知道怎么购买?点此查看购买教程!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

阿布查查 » 药物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8-15作业答案
+
账户
更新
搜索
帮助
主页